目前国内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、冠脉内介入治疗、冠脉成形术(PTCA)、术后再狭窄、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方面疾病的抗凝药物是水蛭素,但水蛭素产量不足、成本较高,临床研究及应用也比较受限,存在着全身性的出血风险,且被德国拜耳公司垄断;
本产品优势:吴祖泽院士团队研制了靶向性的低出血的新型水蛭素,简称新蛭素。作为一种作用机制明确、出血副作用低的国家Ⅰ类创新生物药,新蛭素将打破抗凝药物品种单一的局面,实现抗凝药物的升级换代,体现出更理想的治疗效果。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项,专利号为ZL200780046340.6; 欧洲发明专利1项,专利号为EP2103630B1;美国发明专利1项,专利号为US8101379B2; 日本发明专利1项,专利号为JP5345069B2。
新蛭素项目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,是国家I类创新生物药,已经获得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文(编号:2016L01087),并且已经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,Ⅱ期临床试验已于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进行。
社会经济效益:新蛭素是特异性强、出血风险低、不与血浆蛋白结合、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的新型抗凝药。将可能是(例如:车祸、高空坠落等)脊柱损伤手术的唯一指定用抗凝剂。
新蛭素作为一种出血风险小的抗凝药,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血液透析首选的抗凝剂,从而造福全国的广大血液透析患者。随着新适应症的拓展,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、深静脉血栓等病人新蛭素也将成为这些患者的首选抗凝药,为他们解除病痛的同时,而不增加他们的出血风险。